查看原文
其他

墨索里尼的下午茶

苏丹 四面空间 2024-04-21

↑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1999年上映的电影《与墨索里尼喝茶》拍摄地点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故事情节的时代背景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进入尾声的阶段。这恰恰就是墨索里尼执政的二十年,是祥和安宁的意大利被这个有点喜剧性的政治人物逐步带入了战争深渊的过程。和《美丽人生》有一点相似之处,它们都是节奏逐渐加快的社会与人生的黑色的变奏曲,满脸堆笑的为人们再现了那个癫狂失控的岁月。


从岁月静好到整个社会陷入疯癫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症候,也总是会出现一些貌似才华横溢的“带头大哥”,他们一个个信心满满地将拥趸和大众一股脑的带到阴沟里。这种故事属于高级的黑色幽默,笑声的背后尽是苦涩,一切微不足道的呻吟都成了这黑色基调里扭曲的笔触。回顾历史,艺术气质对于治国理政,几乎就是一种毒药,而容易为这种气质迷惑和倾倒的社会更是不可救药的,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此时越是深陷其中的清醒个体,越是会感到无力。



《与墨索里尼喝茶》

Tea with Mussolini



影片根据导演Franco Zeffirelli早年的个人经历改编

上映时间:1999年




浏览伟大的城市


这部不算太长的电影我竟然分了两次才看完,不仅是因为它再现了惨痛的历史,更缘于影片中那些美好的画面,比如氛围热烈且格调高雅的上流聚会,收藏家们琳琅满目的客厅,街道两旁精致的店面,还有五彩缤纷的花园和窗外开阔的视野……。这些美轮美奂的场景,让我心头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感。佛罗伦萨对于自己来说并不陌生,十几年来我曾多次拜访,并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那里不仅有不胜枚举的人文故事和历史遗迹、永垂不朽的艺术作品,还有许多春树暮云的故人。

 

对于我来说意大利电影的魅力和它的拍摄背景难脱干系,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景观社会。地处丘陵地貌的这座城市,四周峰峦起伏,植被苍翠繁茂,建筑典雅秀美。始自古罗马甚至古希腊的历史故事流传百世,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复兴式的建筑、雕塑、花园遗址、废墟随处可见。圣母百花大教堂、维琪奥桥、乌菲齐美术馆、皮蒂宫,每一座经典历史建筑的背后都有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影子,比如乔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洛伦佐·吉贝尔蒂、多纳泰罗、菲利普·布鲁乃列斯基,真是群星璀璨。


百花大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维琪奥桥,图片来源于网络乌菲齐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乌菲齐美术馆走廊,影片中英国妇人们的茶具和物品被士兵扔出窗外,图片来源于网络皮蒂宫,图片来源于网络2003年拍摄于佛罗伦萨


地处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也曾是一座国际化城市,许多外国人因留恋这里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方式而定居于此,比如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据说佛罗伦萨城中就有德国人的墓地,本片中的人物主体就是定居在佛罗伦萨的一群英国贵妇。我想吸引英国人的除了以上罗列的几大因素之外,一定还有明媚的阳光罢。电影开篇就是托斯卡纳艳阳下,这些英伦妇人们举着的一顶一顶的阳伞招摇过市的景象。


电影开篇,撑着阳伞“招摇过市”的英伦妇人们


《与墨索里尼喝茶》围绕一群定居在佛罗伦萨的英国女性的日常生活而展开。这里的生活方式典雅、精致、富有情趣,尤其对女性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佛罗伦萨是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而这个区域的手工艺在全意大利最负盛名。许多国际一线品牌的都出自这个地区,如时尚、服饰、家具、工艺品等。此外,佛罗伦萨的美食、美酒也是举世闻名。阳光、风景、人文历史、艺术、还有美酒佳肴无一不是铸就美好生活的要素,丰富的组成使得这些来自英伦的妇人们乐不思蜀。这群滞留佛罗伦萨的女人们每天享用着精致的下午茶,对时局高谈阔论。她们当中有外交官的夫人,有记者,有文秘,有参与历史遗址发掘的考古工作者,还有一位把自己的才华奉献于中世纪壁画修复的艺术家。这里的人们喜欢社交,我曾经在这座城市参加过一些活动,每一次都仪式感十足,令人恍若隔世。每逢此时在那些华丽古老的厅堂里,人们衣着光鲜,彬彬有礼,左顾右盼并频频点头寻找认同。社交活动是每个人展示风采的舞台,想必是此地古老的遗风,代代相传。


影子角色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的角色在本片中亮相不过三五分钟,但几乎通篇都有他的影子,一个巨大的阴影。显然那是一个尽属于他的时代,可谓风光无限,风骚至极。佛罗伦萨附近有一座墨索里尼山,据说该山从特定角度望去,其轮廓剪影很像墨索里尼本人仰卧时的侧脸剪影。


墨索里尼山,该山从特定角度望去,轮廓剪影和墨索里尼本人仰卧的侧脸非常相似,图片源自网络


对于这么一个人物,我们这代人并不陌生。从小看到的阿尔巴尼亚电影中经常有他的形象,如《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等。那是一个头戴钢盔、高昂着头颅的侧面肖像,总是高高挂在法西斯占领军某上校的办公室里。从肖像的美学来看,这个形象不错,轮廓清晰有力,尽显信念坚定、行事果敢的性格。另外头戴钢盔的侧面形象不仅仅是表现了他勇于战斗的风格,更是巧妙遮蔽了天然形象的瑕疵。因为现实中的墨索里尼是一个身材短粗矮小的男人,据说头上还有一个小土豆般大小的肉瘤。虽说身材不佳、相貌一般,但老墨的演讲才华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出众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口才,说来话长。


1883年7月29日是一个星期日,下午两点钟,在意大利费拉拉省的一个小镇上的亚历山德罗·墨索里尼家诞生了一个男婴。7月30日,这个婴儿在当地的一个罗马式的教堂——圣卡西亚诺教堂里接受了洗礼,并被取名为贝尼托·阿米卡尔·安德烈亚·墨索里尼。幼年的墨索里尼并没有显现出什么非凡的天赋,反而一度被家人怀疑有点痴呆。据说墨索里尼直到三岁的时候还不大会讲话,焦虑的家长请来了医生给他诊断,那位医生在做了一通认真的检查之后,对他的父亲说:“放心吧,不久之后这个孩子就会一直说个不停。”天哪!这个医生简直是人世间最伟大的预言家,果然在这次诊断不久之后小墨索里尼就开口讲话了,并且正如医生所预言的那样,他总是叨叨个不停。


墨索里尼俘获人心、攫取政权全靠他的演讲,在电影《大独裁者》中有他和希特勒在台上争风吃醋的桥段,可惜电影中疯狂演讲的片段都给了希特勒。而真实的历史情形是,当年的希特勒曾对墨索里尼崇拜得五体投地。据说老墨演讲技巧之高超无人能及,他会依靠坚定的语气、借助有力的挥手、笔挺的身姿构建完整的演说形式。那时热衷形式主义的意大利人很吃这一套,人们都以为他会带领意大利人民走出现代主义困境。他的演讲抑扬顿挫且一气呵成,其表达愤怒的时候会发出一连串的咒骂,热情激昂的时候则会做出惊天动地的比拟。更为绝妙的是,他还会充分利用停顿、间歇来强调节奏感,形成富有悬念的空白;利用咆哮表达情绪,利用反问形成对民众自我反省的督促。墨索里尼的才华全部释放在了表达方面,形成了一个华丽的躯壳,最终在残酷的战斗现实中被击得粉碎。


1922年在罗马发表演讲,图片源自网络


影片中由玛吉·史密斯(Maggie Smith)饰演的大使夫人就被这花里胡哨的表象所蒙蔽了,她对这位元首的能力和承诺深信不疑。在法西斯分子于佛罗伦萨的街头频频上演暴行的事实面前,她依然不相信这是墨索里尼的旨意。最后这位曾经和墨索里尼在外交场合有过一面之交的大使夫人,决定亲赴罗马向法西斯党魁问个究竟。于是墨索里尼在该片中第一次短暂的亮相了。在一片片白色大理石营造出来的隆重、庄严、肃穆的空间里,在一个个法西斯党徒们毕恭毕敬的注目下,大使夫人终于见到了这位倾国倾城的元首并与之共进下午茶。在几位身型魁梧、身着黑衫、脚蹬高筒战靴的法西斯分子的服伺下,日常生活中恬静轻松、闲情逸致的下午茶顿时变成了谨小慎微的政治礼节。尽管如此,这位女性对习惯不兑现承诺的元首依然抱有无比的信心。


电影片段:大使夫人一行人前往罗马与墨索里尼见面会谈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把二战时期的独裁者和群众比喻为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不无道理,女人们迷恋这些执掌权力又侃侃而谈的男人。但局势的败坏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想,法西斯的动作越来越大。在意大利国内,黑衫军游行、街头暴力、政治暗杀,迫害犹太人;对外方面则更是不自量力、穷兵黩武。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于次年5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1936年7月,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10月,与德国结成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4月,对英法宣战,并出兵法国南部,同年向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进攻,企图建立地中海帝国;1940年10月,派兵入侵希腊;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1941年6月22日,对苏宣战并派兵配合德国进攻……一连串冒进的动作让人们误以为,罗马帝国的荣耀真的要回光返照了。


嘴上功夫了得并不代表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用说现代战争了。罗马帝国的复兴是墨索里尼对意大利人民的承诺,必然是相当鼓舞人心的。但在战场上的较量考验的是装备、谋略和意志。在墨索里尼执政的20年当中,他除了是政府总理之外,还担任过内政部长、外交部长、陆、海、空三军部长,管理过经济事务。最终人们发现,除了在表演方面具备超常的才能,他担任其他职务都是外行。因为他缺乏组织和实施的能力,也不愿意对细节和具体事务有详尽的了解。对他来说,除了吹牛表演,这些都太繁琐、枯燥和乏味了。他冒险激进的性格迫使他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和理性。当时意大利的装备落后,空军数量有限的飞机是在检阅时使用的,坦克就是个铁皮盒子,重机枪就可以轻松击穿它。此外军队对现代化战争一无所知,而这样的一支军队却要越过磅礴的阿尔卑斯山,远征法国,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在希腊、在阿尔巴尼亚、北非,意大利军队得到的要么是一触即溃的惨败,要么是全军覆灭的厄运。


1934年墨索里尼检阅部队,图片源自网络


最早看透墨索里尼的竟然是西西里的黑手党们,在老墨处于巅峰状态时,全意大利只有这里的人们不买他的账。1924年和1925年,墨索里尼两次来到西西里试图展示他演讲的才华,但是两次都受到了羞辱。黑手党头目维托·唐和巴勒莫市长策划了行动。第一次是在他慷慨激昂发布演讲时,派人偷走了他的礼帽,第二次是在巴勒莫广场发表演讲时,组织听众退场,并让一些黑手党徒和乞丐前来闹事。这两次事件令老墨大为恼火,以至于派出总督墨里对此展开疯狂的报复,使黑手党早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这倒也算作一项丰功伟绩。


据说丘吉尔相当讨厌自己的女婿奥利弗。奥利弗曾经为了讨好岳父,特地与他聊起二战。因为毋庸置疑,这是丘吉尔一生的骄傲,是他带领英国挺过至暗时刻,迎来了光明。奥利弗问丘吉尔在二战中最佩服的人物是谁,丘吉尔的回答竟然是墨索里尼。奥利弗诧异的问道:“为何您会敬佩这样一个法西斯首领呢?”丘吉尔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因为墨索里尼枪毙了自己的女婿奇亚诺。”


未来主义的影子


在佛罗伦萨拍摄的电影一定离不开艺术,序幕就是从这座城市的俯瞰开始的,薄雾缭绕中一座错落有致的山城浮现出来,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以它雄伟壮丽的大穹顶统率着全局;回到市民正常的视角下,白日里喧闹不止、跨越河谷的维琪奥桥在河水的倒映下显得如此安详,穿梭在街巷的镜头中不止一次出现美第奇宫和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Firenze)是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学院,曾经大师云集,思想活跃。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这里依然是游客们访问膜拜的圣地,每日里门庭若市,络绎不绝。电影场景中出现了这个学院的入口门廊、庭院、素描大厅,素描大厅的内部场景令人震撼,有堆积如山的大师作品供学生们临摹。影片中的主角——男孩卢卡,虽是被生父抛弃的小裁缝的私生子,但在众多英国女性的帮助下,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被诱发出了艺术的天分,终于跻身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殿堂。


电影片段:艺术家和小卢卡路过并参观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片段


有意思的是,在这群客居他乡闲情逸致的英国女性群体中,突然闯入了一位犹太裔美国人艾尔莎。这是一位特立独行、长相美艳、身材曼妙的少妇,她也是一位经常丧失理智的艺术品收藏家,并一直热衷于追捧毕加索的作品。在一些有英国贵族遗风的妇人眼中,这位年轻的美国人行事作风浮夸并缺少含蓄的修养。更令一些人吃醋的是,总有一群男人围绕在她的身边大献殷勤,而艾尔莎卖弄风情和在众多追求者中的周旋能力更是非同一般,就连小卢卡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和那些年迈的女性相比,艾尔莎在艺术品的鉴赏方面更喜欢现代艺术,比如立体派绘画和未来主义绘画以及雕塑作品。


在餐厅宴请宾客的艾尔莎,图片源自网络


有一个令人震惊并大饱眼福的片段拍摄场景,设立在了艾尔莎的家里。和之前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乌菲齐美术馆不同的是,这位大美人家里客厅的墙面上挂满了现代绘画,不仅有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的代表作《亚维农的少女》,还有贾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1909年创作的作品《路灯》,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的《三个女人》,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赫克托耳和安德洛玛克》。同时,我注意到这位大藏家的房子内部设计也尽显简洁明亮,有许多未来主义风格的陈设。这一片段实在是太精彩了,如果说整部电影是一幅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作品,这一处就是笔触中最明媚生动的一抹。在佛罗伦萨旧式生活样式的反衬下,这就是艺术革命带来的新生活的曙光。其实这一段的叙事还蛮符合现代艺术史中的真实情况,未来主义运动的崛起就是从马里内蒂率领一票意大利人马赶赴巴黎,拜会如日中天的毕加索开始的。这个场景虽然是典型的白日梦,却让人大呼过瘾。尽管早期现代主义绘画的巨臂多出自欧洲,但相比之下,美国人拥抱现代艺术的方式是那么直接,而欧洲人却总是思前想后。


电影片段:艾尔莎向卢卡展示家中的艺术品收藏

艾尔莎家中收藏了大量的现代艺术作品,图片源自网络
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亚维农的少女》,1907年,图片源自网络
贾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街灯》,1910-1911年,图片源自网络
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三个女人(丰盛的午餐)》,1921年,图片源自网络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令人不安的缪斯》,1916-1918年,图片源自网络


艾尔莎这个角色的设置富有戏剧性,它不仅隐喻了新兴的美国在文化和经济上向欧洲老牌帝国主义所发起的挑战,也扭转了人们对佛罗伦萨刻板的印象,并且极符合艺术史的真实情况。未来主义的传播和风靡一时同该电影故事发生的时段是重合的,并且这个艺术流派的酝酿、炮制、传播和墨索里尼成功的路径也如出一辙。更客观的评价是,未来主义的激进深刻地影响了墨索里尼这个狂人,未来主义成功逆袭的路径启发了这个记者出身的法西斯党魁。从手段的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现代传播的经典案例和鼻祖。


1909年,法国《费加罗报》头版刊登了惊世骇俗的《未来主义宣言》(《FUTURISTIC MANIFESTO》),这个宣言提出了关于未来的十一点主张,每一点主张都满含着和历史的诀别及对未来的狂想。宣言的起草者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做事情的风格和墨索里尼非常的相像,他们的言辞极端、冲动、激情四射,他们的语言尽管呈碎片化,但是短促、有力,呼吁人们对不理想的事实进行批判和行动。马里內蒂对待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态度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在宣言的第十条中他说道:“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馆,向道德主义、女权主义、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宣战……”未来主义崇尚汽车、赞美速度,马里內蒂认为汽车比陈列在卢浮宫的萨莫色雷斯女神更具魅力。可以说未来主义是一条从日报的头版头条崛起的,这是新媒体的能量。在广播还未建立起信任的特殊历史阶段,报纸的确比书籍影响更加广泛也更加迅捷。


刊登法国《费加罗报》上的《未来主义宣言》,图片源自网络

《未来主义宣言》,1909年的意大利语重印版,图片源自网络

墨索里尼的政治奇迹也是源于办报纸,这位老兄刚出道时接手社会党的一份发行量不过几千份的报纸——《前进报》,开始是做《前进报》的记者和编辑,后来出任主编。他在接手这家报纸后不久,发行量就猛增到20万份,这在意大利报界成了奇迹。据说这是墨索里尼一生中干得最漂亮、最成功的一个事业。他若不染指政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像贝卢斯科尼那样的报业大王,再养几支叱咤世界足坛的球队,从而流芳百世。


和反复无常、投机主义并且最终曝尸街头的元首相比,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未来主义显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未来主义石破惊天的宣言在发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被翻译成了25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一批意大利本土的诗人、文学家、记者、画家、雕塑家、设计师因搭上了未来主义顺风车而载入史册。未来主义不仅直接影响了20世纪欧洲历史的进程,对整个世界后来的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它跨越了文学、艺术和政治之间的鸿沟,热情洋溢地歌颂赞美机械文明,成功地预言了一个崭新时代的气象。


翁贝托·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空间中连续性的唯一形体》,1912年,图片源自网络

翁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城市的兴起》,1910-1911,图片源自网络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1912年,图片源自网络吉诺塞弗林(Gino Severini),《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字》,1912年,图片源自网络

贾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被拴住的狗的动态》,1912年,图片源自网络


据说马里內蒂是从一次车祸中获得了灵感,他在米兰的一次飙车中失去了控制,当他从满是工业污水的沟渠中站起来时,感觉洗心革面一般,仿佛获得了重生。富家子弟马里內蒂喜欢赛车,他是最早拥有私家赛场的意大利人。他从汽车的速度中获得了启示,他认为在未来真正能给予人生命冲击感染和能量的,就是速度。进而开始预言未来的美学。不知是否是导演的刻意安排,艾尔莎出场的时候,就是坐在一辆豪华的赛车上突兀地进入一个考古现场的。这是时空交错状况下,形式之间的强烈冲突,充满了戏剧性。墨索里尼更像一个艺术家,他疯狂、自负、歇斯底里。并且他的确热爱艺术,影片中有一个片段表现了他指使法西斯党徒粗暴地取缔了在乌菲齐美术馆喝下午茶习惯的行动。他要维护艺术的尊严。的确,在他的治理下,意大利现代主义艺术蓬勃发展,许多天才杰作应运而生,他本人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设计了很多现代感十足又具有古罗马韵味的建筑。在米兰、罗马都能看到那些由白色或米黄色石材建构的建筑,它们都拥有古典的比例,简约的墙身。


电影片段:艾尔莎乘坐拉风汽车初次登场


但是墨索里尼对未来主义的态度具有相当程度的摇摆性,从一开始的惺惺相惜、情投意合到后来转向纳粹德国的保守和反动,有点始乱终弃味道。1918年初,马里內蒂创立了未来主义政党(Partito Politico Futurista);1919年,该党融入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战争党,马里内蒂也成为法西斯党的第一批成员之一。二人共同撰写了第一部法西斯主义宣言,其中包含了大量来自未来主义宣言的概念。但未来主义并非一整套系统性的理论,它看起来感性、冲动、批判性多于建设性,对奋斗目标的描述也不够清晰。马里內蒂加入法西斯党后发现其对旧有制度的批判态度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彻底,对此深感失望,于1920年法西斯党代表大会时宣布退出。马里內蒂在第八次作为意大利军队的志愿者回国不久之后去世,享年66岁。历史的看待这场狂飙式的文艺运动,它、他们是成功者。他们倒是真的为世界未来指明了方向,这一点,远不是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可以相比的。


《未来主义食谱》(The Futurist Cookbook),菲利普· 马里内蒂著,1932年,图片源自网络


喜剧难拍,本片喜剧的构成因素很多,也有多重层次。它的幽默感是建立在批判意识之上的,有厚度、不浅薄。包括意大利式的自嘲,刻画出了小裁缝的势利和大律师的鸡贼。当然一厢情愿的善意表达也是笑料之一,大使夫人对墨索里尼的误解就是这种类型。更有趣的是意大利法西斯历史的荒诞性本身,以及体现在墨索里尼身上的意大利式悖逆。这种荒诞性不仅载入了史册,还延续到当下。墨索里尼那张看似英武坚毅的侧脸肖像,如今依然是意大利旅游景点小商贩们博取游客廉价利润的笑点。


我看这部喜剧时的忧虑、悲伤多于愉悦和取笑,因为我又一次感受到在历史的漩涡中,多数个体难逃被吞噬的命运。




                     苏丹 2021/11/26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特别鸣谢

深圳市为爱设计有限公司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更多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010-62798806

官方邮箱:cicasudan@126.com

微博:苏丹_TsinghuaUniversity

抖音:四面空间(1818422922)




   往期文章精选↓关注四面空间→阅读更多原创


   解密《沙丘》视觉语言   解放帽主义和中国的现代建筑
   一个小型现代建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   现当代艺术展览空间模式溯源——20世纪早期艺术家、设计师的贡献死记的道路,硬背的人生——《我的大学系列》番外篇之十四环艺系的传家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8只悬臂椅●两只悬臂椅和它们的野种纪念达·洛查,浅见巴西现代主义四面空间展览回顾:肉之沼泽|SOLO NO.6—傅镭个展第六回设计院中的大生产中国古代建筑的规矩方圆之道    创业分享丨大学生创业浪潮中的不死鸟断裂丨中式“西方风情”的文艺复兴“为中国而设计”——平遥城里大变戏
都市照明丨景观形态研究课程汇报
课程中的一次作业
城市永在流逝而影像永生
汽车模型和小人国苗苒回归——从扣子到“扣子”如何超越时间沙从哪里来●上下废墟,艺术家在行动●何为盛宴●苏丹:我的学生拍电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